認知障礙症雖然有藥物治療,但只能延緩退化。藥物在病症的初至中期最為有效,可惜藥物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胃痛、食慾不振、頭暈、頭痛等副作用2,故有很多照顧者均不希望患者服用藥物。
而認知訓練不但沒有副作用,更是認知障礙症患者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,能有效減慢退化。為了不錯過病發初期的黃金機會,本會推行認知障礙訓練中心,專為50歲或以上懷疑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人士,或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訓練,期望能延緩退化,減輕醫療負擔。
有見及此,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便於方樹泉中心開展睿智坊 – 認知訓練服務。
睿智坊為50歲或以上懷疑或確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士而設的認知訓練中心。每天提供4小時的認知訓練,包含健體運動、認知訓練、社交/興趣小組。
。提供服務前
我們會先透過評估了解患者的喜好、性格、身體及認知狀況,職業治療師、社工及康體指導員會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訂造個人照顧計劃。
。安排訓練
我們會按照認知狀況及個人照顧計劃內容分組,將狀況及照顧計劃相近長者編為同一組,並根據他們的興趣及弱項制定小組訓練內容。如患者的數理能力較弱,會在認知訓練加添計算訓練等,並按每人的程度調較難度,提升患者參與訓練的興趣。
。訓練或小組活動期間
合資格的「認知障礙症」照顧圖譜觀察員會評估及觀察長者的情緒及與他人的互動,了解中心安排的活動是否適合長者。假如長者較文靜,可安排與較健談的長者同組,增加交流機會;如長者喜歡園藝,便會在興趣小組安排園藝活動,讓他們能投入活動,更能成為小組的小導師教導組員,加強組員們的交流及提升自信。
。小組內容
設計了36個圍繞認知能力、功能性或懷緬的主題,並在每天三項的訓練內以這些主題為重點。假如當天的主題為數理邏輯,除了認知訓練會選擇訓練數理的練習外,健體運動及社交/興趣小組均會加入數理邏輯的元素。為了讓患者有更多不同嘗試,中心每天的主題及訓練內容均會不同。